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
学前教育
二、专业代码
670102K
三、招生对象
普通高中毕业生/“三校生”(职高、中专、技校毕业生)
四、学制与学历
三年制,专科
五、职业岗位与岗位能力要求
(一)职业岗位
就业面向的行业:幼儿教师等
主要就单位类型:幼儿园、早教机构
主要就业部门:幼儿园、早教机构、保教人员
可从事的工作岗位:请填写下表(包括初始岗位和发展岗位,分别含核心岗位及相关岗位,初始岗位一般指毕业后能够胜任的岗位,发展岗位指3-5年能够胜任的岗位。)
岗位能力分析表
序号 |
岗位名称 |
岗位类别 |
岗位描述 |
岗位能力要求 |
|
初始岗位 |
发展岗位 |
||||
1 |
幼儿教师或班主任 |
þ |
¨ |
贯彻国家幼教法规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制定班级教育工作计划,照料孩子一日常规生活,对幼儿开展各项教育活动,做好家长日常接待工作,开展各种教科研工作等。 |
能掌握现代幼儿教育理论及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具备弹、唱、跳、画、讲、编、制等七项基本功,懂得电脑操作、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并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有健康的心理和身体素质。 |
2 |
早教机构 育婴师 |
þ |
¨ |
开展0—3婴幼儿保育、教育、养育的咨询、指导、顾问、教学等工作。 |
能掌握0-3岁婴幼儿年龄特征,结合各个年龄段宝宝年龄特点制订亲子教育计划,设计亲子活动,实施亲子教育,同时注重对家长的指导等。 |
3 |
幼儿园早教机构主管 |
¨ |
þ |
熟悉幼儿园早教机构的各项工作流程,科学合理安排负责部门的各项工作。 |
能掌握学前教育专业五大领域的教育规律及国家关于学前教育的政策法规,能有效实施幼儿园早教机构的管理,能妥善处理各类应急事件。 |
注:1.岗位描述:概要阐述岗位工作内容,如人力资源部部长岗位的工作内容是制定人力资源计划,审核年度招聘计划并监督落实。
2.岗位能力要求:概要阐述要胜任该岗位需要具备的能力,用“能............”进行描述。
(二)典型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
序号 |
典型工作任务 |
工作过程 |
1 |
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活动设计 |
通过对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达成对儿童健康、社会、科学、艺术及语言教育和培养的目标 |
2 |
幼儿园一日生活组织与指导 |
设计幼儿园一日的生活安排并组织实施,保障幼儿在园的安全与卫生保健。 |
3 |
幼儿园活动与游戏的设计与指导 |
根据幼儿成长与教育规律,制定幼儿活动与游戏方案并实施,完成教育任务。 |
注:1.典型工作任务:是一项由计划、实施、评估整个行动过程组成的完整的工作任务,能反映职业工作的内容、形式以及在职业工作中的意义、功能和作用。即同时具备如下四个特征:①具有完整的工作过程;②它能代表职业工作的内容和形式;③完成任务的方式和结果有较大的开放性;④在整个企业的工作(或经营)大环境里具有重要的功能和意义。
2.工作过程:是指企业为完成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结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由工作内容、工作对象、工具、工作方法、劳动组织、工作人员、工作成效组成。
六、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厦门,面向以厦门为中心的海西经济圈各地区幼教行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和先进的幼儿教育理念,掌握较系统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保育能力、活动设计与组织能力,善于沟通与合作、勇于创新,能胜任各级各类幼儿园及早教机构的教育、教学、保育、管理等工作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
本专业所培养学生应具备的主要知识、能力、素质:
1.专业岗位知识要求
(1)说出一定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概述不同年龄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规律、个体差异,撰写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策略方法;
(2)概述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要求和基本原则;说出幼儿园环境创设、一日生活安排、游戏与教育活动、保育和班级管理的知识和方法;
(3)概括幼儿安全防护与救助及通过观察、谈话及记录了解幼儿的基本方法;复述各领域教育的特点和基本知识;区别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
2.专业岗位能力要求
(1)说出《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精神;熟练完成专业技能,即弹(琴)、唱(歌)、跳(舞)、画(画)、讲(故事)、编(儿歌及简单舞曲)、制(手工)等方面的实践操作能力;
(2)能组织一日常规教育,对幼儿进行生活、行为指导;辨析不同年龄段幼儿心理特征,能对不同儿童实施因材施教;
(3)(观察幼儿,洞察幼儿内心世界,能辨析不同幼儿的个性特征;能根据教育教学要求创设环境;能与幼儿家长进行有效沟通;
(4)完成开展五大领域教学及针对幼儿年龄特点设计、组织活动和游戏的能力;完成教育教学活动的监控能力和处理教育教学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5)完成幼儿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能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使用多媒体技术;具有结合工作内容进行教学反思和开展初步研究的能力。
3.专业岗位素质要求
(1)热爱幼儿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和积极上进的精神面貌。尊重儿童、热爱儿童,具有现代幼儿教育思想和幼儿教育基本理论。
(2)身心合一、内外兼修,具有爱心、耐心和事业心,又有熟练的专业技能,能胜任学前教育及相关岗位的日常工作。
(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具备一定的运动技能,拥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性格开朗、情绪稳定。
(4)具有较为扎实的人文素质。了解中国文化及历史,掌握基本的人文知识,有较高的人文修养。
(5)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掌握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必备的教育技能,具有较强的开展学前教育教学活动能力和有效地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七、职业证书
职业资格证书要求:毕业时至少具有与本专业工种相关的1个中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
1、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二级)合格证书;
2、幼儿教师资格证
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如下:
序号 |
证书 / 竞赛名称 |
考试 / 竞赛时间 |
对应课程 |
开课学期 |
1 |
全国计算机一级或者办公软件中级操作员合格证 |
3月/9月 |
计算机与办公软件应用 |
第二学期 |
2 |
普通话等级 |
1月、5月报名 |
幼儿教师口语 |
第一学期 |
3 |
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证 |
1月 |
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学前卫生与保育、五大领域教育活动与指导 |
第三至五学期 |
4 |
育婴师 |
|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 |
第一学期 |
5 |
婴儿照护 |
|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 |
第三学期 |
6 |
钢琴、声乐、舞蹈考级 |
8月 |
钢琴、声乐、舞蹈 |
第三至五学期 |
八、课程体系与课程简介
为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要求,结合学前专业“教育情怀为先,保教能力并举”的专业发展特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发展,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素养和职业道德,具备扎实的学前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过硬的弹唱跳画讲编的基本技能和较强的设计组织活动和游戏的实践操作能力,基于此岗位要求和工作过程的需要,设置如下课程:
(一)职业素养课程
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形势与政策》、《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
(二)职业基础课程
《学前教育政策法规与师德修养》、《幼儿教师口语》、《幼儿文学》、《美术与幼儿美术》、《声乐基础与儿歌表演唱》、《钢琴基础与即兴伴奏》、《舞蹈与幼儿舞蹈》;
第二课堂有舞蹈队、合唱队、美术工作坊、创游工作坊、科探工作坊、戏剧表演社组成。
本学习领域课程着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职业素养,使学生形成艺术的、人文的、科学的知识结构,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职业核心课程
本学习领域课程是学生能力培养的核心内容,课程设置的依据是完成职业岗位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与能力。
1.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
第一学期开设,2学分,32学时(其中理论与实践课时22+10)
本课程主要研究学前儿童的机体与其生活和学习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促进学前儿童健康成长的卫生要求和卫生措施的制定以及研究学前儿童身心健康的标准及健康促进措施,探讨学前儿童健康行为的养成规律的学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幼儿卫生保育领域存在的问题,提高学从事幼儿卫生保育实际活动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本课程要求学生在了解幼儿人体特点及生理特点的基础上,学会对幼儿的健康与生长发育状况进行检测评价;学会对幼儿一日生活中的用餐、睡眠、盥洗、锻炼等环节进行指导和管理;初步具备幼儿常见病的识别预防技能和幼儿意外伤害急救的基本技能;为幼儿园的保教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考核成绩评定:由试卷成绩+实训成绩+平时成绩构成。其中试卷成绩占30%(各种类型题目所占比例为记忆理解类占40%,综合应用占60%。),实训成绩占30%,平时成绩占40%(课堂讨论、作业练习、教育调查和幼儿园实践、出勤等),评分采用百分制。
2.《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一学期开设,2学分,32学时
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专业必修课程。它在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之间起着中介作用,也为进一步学习后继课程打下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对学前心理学基本理论有较为全面、系统的认识,并初步掌握儿童心理学原理和儿童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为设计和开展学前儿童教育活动提供理论依据,为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供理论指导。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幼儿发展心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幼儿心理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会观察幼儿心理活动,并解决幼儿情绪问题。课程包括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幼儿心理过程发展、个性的发展及社会性的发展四大方面。
本课程考核成绩评定:由试卷成绩+平时成绩构成。其中试卷成绩占50%(各种类型题目所占比例为记忆理解类占40%,综合应用占60%。),平时成绩占50%(课堂讨论、作业练习、教育调查和幼儿园实践、出勤等)。评分采用百分制。
3.《学前教育学》
第二学期开设,2学分,32学时
本课程涵盖了幼儿园保教工作的全部内容,偏重研究幼儿教育的宏观指导理论及其一般教育活动规律等问题。在完成培养学前教育专业目标中起了核心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获得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需的综合应用能力,形成从事幼儿园教师职业所必备的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我国幼儿园教育改革对新时代幼儿教师的职业要求,形成职业能力。
本课程要求掌握学前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具备从事幼儿园教育工作必备的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和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幼儿园教育教学实际的实践能力。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学前教育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各年龄段幼儿教育;幼儿园课程和教学;托幼机构、家庭与社区;幼儿教师等方面。
本课程考核成绩评定:由试卷成绩+平时成绩构成。其中试卷成绩占50%(各种类型题目所占比例为记忆理解类占40%,综合应用占60%。),平时成绩占50%(课堂讨论、作业练习、教育调查和幼儿园实践、出勤等)。评分采用百分制。
4.《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第二学期开设, 2学分,32学时(其中理论与实践课时16+16)
本课程主要研究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的一般理论及各种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手段、方法、设计以及指导方法等问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对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的理论认识,帮助学生形成和掌握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所必需的态度、基本知识及技能,为开展各种幼儿教育和科研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知识,并通过校内外实训具备较强的设计、实施和评价幼儿健康教育活动的实践和操作能力,具备进一步学习教育理论和开展幼儿园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按照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探索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的目标要求、教育内容、设计与实施要点和评价方法。
本课程为考试科目。考核成绩评定:评分采用百分制。试卷成绩占50%(主要考查该领域基础知识及方案设计的基本原理),实训成绩占50%(其中包括各领域方案设计、观摩课评析、试讲或片段教学和幼儿园实践等)。
5.《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第三学期开设, 2学分,32学时(其中理论与实践课时16+16)
本课程主要研究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一般理论及各种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手段、方法、设计以及指导方法等问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对幼儿园课程和教育活动的理论认识,帮助学生形成和掌握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所必需的态度、基本知识及技能,为开展各种幼儿教育和科研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知识,并通过校内外实训具备较强的设计、实施和评价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实践和操作能力,具备进一步学习教育理论和开展幼儿园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按照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探索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目标要求、教育内容、设计与实施要点和评价方法。
本课程为考试科目。考核成绩评定:评分采用百分制。试卷成绩占50%(主要考查该领域基础知识及方案设计的基本原理);实训成绩占50%(其中包括各领域方案设计、观摩课评析、试讲或片段教学和幼儿园实践等)。
6.《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第四学期开设, 2学分,32学时(其中理论与实践课时16+16)
本课程主要研究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一般理论及各种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手段、方法、设计以及指导方法等问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对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理论认识,帮助学生形成和掌握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所必需的态度、基本知识及技能,为开展各种幼儿教育和科研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知识,并通过校内外实训具备较强的设计、实施和评价幼儿社会教育活动的实践和操作能力,具备进一步学习教育理论和开展幼儿园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按照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探索幼儿园社会教育活的目标要求、教育内容、设计与实施要点和评价方法。
本课程为考试科目。考核成绩评定:评分采用百分制。试卷成绩占50%(主要考查该领域基础知识及方案设计的基本原理);实训成绩占50%(其中包括各领域方案设计、观摩课评析、试讲或片段教学和幼儿园实践等)。
7.《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第四学期开设, 2学分,32学时(其中理论与实践课时16+16)
本课程主要研究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一般理论及各种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手段、方法、设计以及指导方法等问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对幼儿园课程和教育活动的理论认识,帮助学生形成和掌握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所必需的态度、基本知识及技能,为开展各种幼儿教育和科研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知识,并通过校内外实训具备较强的设计、实施和评价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实践和操作能力,具备进一步学习教育理论和开展幼儿园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按照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探索幼儿园在五大领域的各种教育活动类型的目标要求、教育内容、设计与实施要点和评价方法。
本课程为考试科目。考核成绩评定:评分采用百分制。试卷成绩占50%(主要考查该领域基础知识及方案设计的基本原理);实训成绩占50%(其中包括各领域方案设计、观摩课评析、试讲或片段教学和幼儿园实践等)。
8.《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第四学期开设, 2学分,32学时(其中理论与实践课时16+16)
本课程主要研究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的一般理论及各种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手段、方法、设计以及指导方法等问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对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的理论认识,帮助学生形成和掌握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所必需的态度、基本知识及技能,为开展各种幼儿教育和科研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知识,并通过校内外实训具备较强的设计、实施和评价幼儿艺术教育活动的实践和操作能力,具备进一步学习教育理论和开展幼儿园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按照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探索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的目标要求、教育内容、设计与实施要点和评价方法。
本课课程为考试科目。考核成绩评定:评分采用百分制。试卷成绩占50%(主要考查该领域基础知识及方案设计的基本原理);实训成绩占50%(其中包括各领域方案设计、观摩课评析、试讲或片段教学和幼儿园实践等)。
(四)创新创业能力拓展课程
公共选修课;专业选修课包括《幼儿园游戏概论》、《幼儿园班级管理》、《学前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幼儿心理健康指导》、《幼儿园一日生活与组织》、《幼儿游戏设计与指导》、《0-3岁婴幼儿心理发展与课程设计》、《0-3岁婴幼儿动作发展与游戏设计》、《0-3岁幼儿身心发展与教养》、《营养与食品卫生》、《合唱与指挥》等课程;职业技能竞赛,第四学期保教机构教师能力技能考核;创新创业竞赛包括幼儿舞蹈创编、幼儿歌曲弹唱、幼儿园玩教具制作;创新创业实践、职业资格认定,获普通话等级证书二甲得2学分,二乙1学分;获教师资格证3学分;参加院内教学技能考核1学分;获省市级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3学分,二等奖及以下2学分;参演院合唱队、舞蹈队、美术工作坊、创游工作坊、科探工作坊、戏剧表演等项目2学分;参加校级运动会1学分。
(五)实践课程
根据幼儿教师职业成长规律,结合课程教学进程,设置认知实习、课程实习、综合实习、顶岗实习四个层次递进的实践教学过程,构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1.认知实习
第二至四学期,每学期一周,共3周。
学生通过从第二学期开始,在相应的幼儿园和早教机构进行集中或分散的见习,接触和了解婴幼儿、保教机构教师,加深理解婴幼儿教育工作特点,融合所学专业知识与一线实践经验,强化自身专业意识和专业精神,培养实际教育教学能力。具体内容安排如下:第二学期保教机构卫生保健与保育工作见习,第三学期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及个案跟踪见习,第四学期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和师幼互动技巧见习。
成绩考核:学生见习期间需填写《教育见习手册》并作为成绩考核依据。
2.课程实习
第一至第五学期随课程相应进行。
依托校内实训室,以突出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为重点,较好地解决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的脱节问题,减少理论课之间及理论课与实践课之间的重复,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提升教学质量。所涉及课程包括钢琴演奏基本技法、幼儿歌曲即兴伴奏、形体与舞蹈、美术与手工、幼儿园学习区域规划与环境创设、学前儿童卫生保健、幼儿游戏、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领域课程等。
成绩考核:带队教师依据学生见习期间需填写《教育见习手册》和出勤等情况,作为成绩考核依据。
3.综合实习
第五学期9-18周进行,共8周。
采取集中实习与自主实习相结合的办法,学生深入教育实践基地或相应的学前机构进行综合实习。学会组织教育活动、游戏活动、一日生活活动等,学会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学会与家长沟通;并能独立带班,培养其从事幼教工作的基本能力,缩短上岗后的过渡期。
成绩考核:带队教师依据学生《教育实习手册》和实习所在单位出具评定意见进行4:6比例的综合评定。
4.顶岗实习
第六学期进行,共16周。
学生到幼儿园进行顶岗实习,在真实的环境中训练学生的实用技能,锻炼学生从事幼儿园保育教育等方面工作的综合职业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能快速跟踪学前教育发展新动向和新技术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性专门人才。成绩考核:最终由学生所在顶岗实习单位出具评定意见和评分。
九、专业办学基本条件
(一)专业教师团队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0人,其中副教授2人、讲师3人;在读博士1人、硕士6人;兼职教师10人,都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是一支专业基础扎实、具有双师素质、创新精神强、热爱儿童和学前教育事业的教师队伍。
(二)教学设施
1.专业基础课教学实验室和教学设备
专业基础课教学配备了以下功能教室:
(1) 舞蹈教室主要配有多媒体、钢琴等设备;
(2) 音乐教室主要配有多媒体、钢琴等设备;
(3) 钢琴教室主要配有钢琴、电子钢琴、多媒体等设备;
(4) 美术教室主要配置多媒体、实物投影仪、画架、素描模型等。
2.校内实训室
实训室总面积达1500平米,设备总值100万元,总工位250个;电子钢琴室三间、琴室五间、音乐室一间、舞蹈室二间、美术室二间、学前教育综合模拟实训室一间等,完全能够满足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要求。具备了必要的实践教学条件,下表列出了本专业实践教学环境的设备配置
序号 |
实训室名称 |
实训项目 |
主要设备名称 |
1 |
幼儿园模拟教室 |
幼儿教育活动设计实训、幼儿游戏活动、早期阅读等 |
交互电子白板、教学实物展示台、投影仪、实木陈列柜、幼儿园实木桌椅、各类桌面玩具、墙饰、各类婴儿服装、各类结构材料、玩具及图书、表演台等 |
2 |
学前保育实训室 |
婴幼儿照料、婴幼儿日常生活保健与护理、婴幼儿疾病预防与护理、婴幼儿膳食管理、婴幼儿健康检查、幼儿园卫生消毒等 |
多媒体设备、实木陈列柜、排水设备、各类婴幼儿餐饮用具、各类婴幼儿如厕有具、各类婴幼儿睡眠用具、各类婴幼儿消毒用具、各类婴幼儿疾病检查及处理用具、婴儿人体模型、 |
3 |
美术室 |
美术作品、手工作品、幼儿玩教具制作等 |
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实物展示台、投影仪、实木艺术品陈列柜、数码相机、彩色打印机、烘干机、各类陶艺用具、各类编织用具、各类绘画用具、各类陶塑用具 |
4 |
电钢琴教室 |
钢琴及其演凑、幼儿歌曲弹唱等 |
以电子钢琴为主 |
5 |
舞蹈室 |
民族舞蹈、幼儿舞蹈创编等 |
计算机、音箱、大镜子、地毯、多媒体设备 |
6 |
音乐室 |
声乐练习、幼儿歌曲演唱、奥尔夫乐器演奏等 |
钢琴、多媒体、奥尔夫乐器 |
3.校外教育实践基地
为了保证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能够与幼儿园、幼托培训机构接轨,建立了相应的校外教育实践基地,以保证学生顺利完成教育见习、实习和顶岗实习任务。
(1)一般基地
选择办学规范,师资力量较强的幼儿园作为校外实训一般基地。学校与幼儿园双方应具有合作协议,职责明确。与学校合作的幼儿园承担学生教育见习、顶岗实习的任务。
(2)紧密型基地
选择师资力量强、办学水平高、社会影响好的幼儿园人为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学校与幼儿园双方具有合作协议、职责明确。与学校合作的幼儿园承担学生教育见习、教育实习、顶岗实习任务,选派骨干教师承担校内部分实训课程。
(3)示范性基地
选择1-2所师资力量一流、办学水平一流,社会影响大,能充分满足专业实践需要的幼儿园作为示范性校外实训基地,学校与幼儿园双方具有合作协议、职责明确;与学校合作的幼儿园承担学生教育实习任务,选派骨干教师承担校内部分实训课程;共同开展课题研究,支持学校专业特色发展。
4.信息网络教学
在配置多媒体设备的教学场所内开通互联网,组织教师建设并不断完善课程网站,开展网上互动教学。
(三)教材及图书、数字化(网络)资料等学习资源
1.教材
必修课程选用专门为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编写的正式出版教材,选修课程根据需要选用正式出版教材或自编教材。
2.图书、数字化(网络)资料
购置的图书资料与学前教育专业密切相关,纸质、光盘、电子等各类图书资料不少于5000册。
(四)教学方式、手段与教学组织形式建议:
本专业依据不同课程的特点,采用了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
理论课程教学以专任教师为主、兼职教师为辅,教师设计课程实施方案,教学地点可以在课堂,也可以是课堂的延伸活动。
校内技能实训课由专任教师、兼职教师共同完成,通过情景模拟等方式组织实训教学。教学地点一般在校内实训基地。兼职教师开设讲座以增进学生对专业的了解。每门技能实训课都建议制定实践教学大纲和实践指导书。
从第二学期开始与幼儿园深度“校园”合作,用人单位提前选定结对子学生,制定指导计划,定期组织指导活动,共同培养人才。
校外见习、顶岗实习以校外指导教师为主、校内指导教师为辅,通过在幼儿园、托教机构、早教培训机构见习、顶岗实践,完成实际项目组织教学。教学地点一般在合作单位。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案例教学、任务型教学等方法,进行模拟教学、微格教学,到幼儿园的教学第一线去,走进课堂、走进幼儿、达到“教、学、做”一体的目的,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做中学、学中做”,教师“做中教、教中改”。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普通话和英语两种语言、幼儿保教知识和技能,以及职业素养的融合,着力培养学生在幼儿园、幼儿培训机构中的保育与教育的实际岗位工作能力,并注重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团队精神、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意识。
十、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进程表(附表)
十一、分学期学时统计表
分学期学时统计表
学期 |
总学时数 |
理论 课时 |
实践教学时数 |
教学 周数 |
平均周 课时数 |
|
校内 实训 |
校外 实习实训 |
|||||
1 |
592 |
304 |
288 |
0 |
16 |
37 |
2 |
510 |
309 |
201 |
26 |
16 |
32 |
3 |
446 |
214 |
232 |
26 |
16 |
28 |
4 |
186 |
114 |
72 |
26 |
16 |
|
5 |
192 |
62 |
130 |
0 |
16 |
|
6 |
416 |
0 |
0 |
416 |
16 |
26 |
合计 |
2342 |
|
|
16 |
|
|
占总学时 |
|
|
|
|
|
注:校必修公共课以每学期计划开设学时数按学期统计;平均周课时=总学时数/教学周数。
十二、各类课程学时、学分统计表
课程类别 |
学时 |
学分 |
占总学分比例 |
|
公共基础课 |
656 |
33 |
24.1% |
|
专业基础课 |
480 |
30 |
21.9% |
|
专业核心课 |
256 |
16 |
11.7% |
|
专业技能训练课 |
636 |
26 |
19% |
|
创新创业能力拓展模块 |
512 |
32 |
23.3% |
|
合计 |
2540 |
137 |
|
十三、毕业条件
本专业学生必须修完本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内容(包括必修部分和选修部分),并同时达到以下条件方可毕业:
项目 |
具体要求 |
备注 |
总学分 |
至少达到136学分 |
|
学分结构 |
公共基础课模块33学分;创新创业能力拓展模块32学分;专业基础课模块30学分;专业技术课模块16学分;专业技能训练课模块26学分。 |
|
职业技能证书 |
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二级)合格证书; 和计算机等级证书 |
|
综合素质 |
品德测评合格 |
|
十四、继续专业学习深造建议
本专业毕业生继续学习的渠道有: 各种学前教育网站、各种教学和学术会议及竞赛活动、到国内外高师本科院校的访学进修、到国内外优秀幼儿园的观摩学习、与优秀幼儿教师的结对学习等。还可以通过专升本等途径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层次,强化专业理论水平 和专业研究能力。